◎大家學了佛就只有佛法的正見、只有佛陀的觀念:
佛陀的觀念是大公無私,利益一切人,不殘害一切眾生。
有了佛陀觀念就能斬情絕愛,以自己了生死為第一要事,
也以大家都能了生死為第一要事。捨此第一要事是盲修。
沒有佛陀的知見就會以私心做事,只為自己,造成不公平;
不公平是小人的作為,那堪為佛弟子?佛弟子是轉凡情、大公無私。
以這樣的高上觀念來安定人心,那有世界不和平?
◎修佛法得不到感應,不要說沒因果。那裏沒因果?萬不可胡說亂言!
得不到感應那就是有因果。為什麼?
因為你的因緣、方法沒有做得好,那就不會有感應嘛!
只要照一定的方法做,遲早有一天,皇天不負苦心人--會滿你願。
只要你因緣做得好,不求果,果報自然有。
記住!有因必有果,自己的因緣不造好,想求什麼都是妄想。
你雖有米有柴卻不會炊煮,你也煮不成可吃的飯啊!是嗎?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次第:「因緣、時節、果報」,此是佛口金言。
欲速則不達,千萬不能操之過急,時候到了就有效果。但要注意:
「因緣」若不妥善,縱百萬年「時到」亦沒有「果報」。應知!
◎修一分因感一分果,無因不感果;因果不會虧人,也不會僥倖得到。
你安安閒閒修善因、斷惡果,必定終有一天得大自在、圓成佛道。
◎因果不會虧人的,在因上多用一分力,果上的碩大甜美就不同。
希望善於修因,但事耕耘耳。
◎功夫用得坦坦然然、安安靜靜的,身心就不疲勞;
求之過急,不僅用功感到辛苦,又把身心急壞了,反而阻礙用功。
◎修行懈怠不可以,太精進也不可以;
要不急不緩,保持平靜安康、保持恆長心境,這才是用功之道。
◎修行不是要跑得快,是要保持一定的步度,持之以恆,欲速則不達。
◎所謂:無益苦行當遠離,有益之苦應奉行。
無益的苦當然不要受,受苦能得解脫的話,這個苦值得受、應該吃!
◎在世間吃苦得不到究竟安樂,那是從苦入苦;
學佛雖然有苦,那是從苦而得解脫。
為了世間事業、出世間道業就不能怕苦,更要找苦吃才能得解脫。
◎其實一想到死,其他一切什麼富貴,還有什麼好希望的?
想到馬上要死,心就不會起執著,就能放下一切名利,當下就自在。
這是佛教的「無常觀」,最基本的教理,要把握!要常作此觀,
令心道相應,就能出離生死、得大安樂。
◎要多方面成就人,才能大開智慧、廣積福德;
大開智慧,廣修福報以結人緣,就時時自在、處處快樂。
若只是自私怕利益了人,你將如何有福?無福無慧的人是多麼苦啊!
◎大家不要只認為:念佛一定要一心不亂才能生西方。
不錯!一心不亂是絕對能生西方,但不要忘記了--
發菩提心、多培福德、勤修萬行、布施持戒回向西方,這也是妙法。
當然無福慧的人做什麼事都難,但有福慧的人也是從一點一滴積成,
不是輕易得來。你該努力精進了,否則你到何時才有福慧呢?
◎萬事起頭難,起頭後就不難了嗎?還是難!斷惡難,修善尤難。
雖然難也要把事情做好,才能安樂自在,不做好就更苦上加苦!
◎千萬不要藐視別人,也許他現在可憐,
可是他有大善根、大福德,只是因緣未到;
好像一棵小樹,看起來沒有什麼起眼,
可是到時候,它還會開香花、結甜果呢!屆時你看到恐要流口水了。
◎以為別人不知道,就自己起歪心去作惡事,那這個人沒救了;
就像蘋果從內裏爛起就不能吃了。
你無心作惡,被壞人拖著作,那還有救;
就像蘋果外皮爛,削掉了還能吃。
最怕你從心中壞,自己去作惡就沒救了。你有此病嗎?趕快改就有救。
◎大智慧要從那裏來?人間求不到,一定要在佛法裏求;
就是要深入經藏,才能智慧如海;從此才能廣修福德、普利眾生。
噫!可憐的凡夫啊!請趕快覺悟,除凡情修覺悟道吧!
◎我們雖然學佛,五欲還沒有解脫,來了一個惡緣,
恐怕沒有大智慧來看破、脫險,在此不能不驚心。
所以學佛道要念念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切記要遠離惡緣。
給惡緣一抓著,你就跑不了!要當心--「逆、順」兩種惡緣!
◎想要面相好,不必花錢整容,只要修忍辱波羅蜜;
見人就微笑,微笑的供養就會得到對方好相視我。
看人家做好事能歡喜讚歎,相,馬上就會好看;
嫉妒人家好事,心生瞋恨,相,馬上即成惡鬼!
供養佛菩薩的像,這也是修相好端正的最好因。
也不能有壞性子,壞性子害人,怎麼會相好?寬宏大量,相才會好。
◎一般人只知道念阿彌陀佛能生西方,念觀世音菩薩好像就不能生西;
又認為念觀世音菩薩能救苦救難,念阿彌陀佛就不能救苦難。
這是錯誤的想法!因為諸佛、大菩薩都是同等具足慈悲威力、
滿人心願所求,誠極必有感應!
◎因果--你要修好「因」才會有好「果」;
感應--你要有誠心行動之「感」,佛菩薩才會給你隨心所求之「應」。
單掌拍空是不會有聲音的,所以你要有信心,精進實行,切勿懈怠!
◎自己不用功求實驗,就說佛法不靈,說這話是否犯了愚癡謗法之過呢?
如果用功的功力未到,難得效果,那也是功不唐捐,到時會有成就的。
總要先消罪障,罪障一消,隨時求就隨時得,水到渠成。
◎印光祖師自稱「常慚愧僧」,就是要常常生慚愧;
我們一念忘了慚愧,懈怠、種種不良習氣就來,真可怕!要常懷慚愧。
◎人要能在團體中受訓練,否則孤陋寡聞無智,容易懈怠不會進步。
就算是有善根的人,環境太自由了也易墮落;
下根的人能守規則,住在好道場,都會改變下劣習氣轉成中、上根。
所以想修道決定要安住道場、親近良師、依伴好友才有成就,
慎勿依自煩惱而動!要自降心魔、自求安樂、自成人、自成佛!
◎修行用功要能動能靜,要動靜皆好。
若只愛靜怕動,則如何能在動中做大佛事、普度眾生?
若只好動畏靜,則如何能入寂靜三昧、求定慧解脫本?
應該要動靜兼顧:
靜的時候不嫌寂寞,正好自修加功德;
動的時候不嫌煩躁,正好利他求福慧。
◎佛陀就像月光,地上那處有水,那處就有月影。
我們凡夫只要心水靜,月影就能照現;心水不靜,雖照無月影。
天上一輪明月,你朝南、朝北走,月亮就跟著你向南、向北跑;
佛陀度化眾生、慈悲眾生也就是如此!
無時無處不跟著你,但看你能否受教。
◎惡人我們千萬不能用惡法磨他,令他再動瞋恨、令他失望;
以牙還牙不能攝受人喔!凡夫在這地方最容易失去大悲心。
所以度化眾生要耐心地待機待時、要抓住適當機緣,
先以慈悲心愛護他、關心他,再向他說法,他才聽得進去。
◎一想到死,世間還有什麼名可貪、利可貪的?
一切世事隨時都會幻滅,所以佛法教我們修無常觀。
早日把虛幻名利布施出來,以換出世功德,才是真正有福報智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