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集體死亡檔案—追緝7000萬年前的殺手![]() | ||
|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sa.ylib.com/images/blank.gif&width=25/&height=25)
一具骸骨以左身側躺,頭和頸子往後彎向骨盆。這是很常見的死亡姿勢。牠雙臂和雙腿的位置仍舊符合正確的身體結構,但仔細觀察會發現,雖然大部份骨頭都找得到,不過指骨和趾骨都已散亂;頭骨也有點兒支離破碎,但每個碎片還算一片接一片排在一起;怪的是,尾部末端整個不見了。附近還有很多骸骨,每一具的保存和散置狀態明顯不同,有些大致完整,有些則只剩一個頭骨、肩胛骨或單獨一根臂骨。這些倒楣的生物究竟是死在這裡,或者死後才整批移到這裡來?牠們是同時喪命,或是在在好一段時間內分批上西天?又究竟是誰殺了牠們呢? 我們研究小組的成員是來自馬達加斯加和美國的古生物學者和地質學者,2005年夏天,在馬達加斯加西北部的古代沉積層發現這個大型墳場時,大夥兒便迫不及待提出上述問題。說到馬達加斯加,由於島上的土壤呈現威尼斯紅的色澤,因此有個渾名叫做「大紅島」。我們一邊尋找答案,一邊發現了許多好玩的線索,研究的過程和最後得到的結果同樣有趣。 著手研究之前,我們先將此地命名為MAD05-42,標明發現的年份以及此地為本區第42號出土處。其次則要辨認出死亡生物的種類,根據我們在附近地區累積的經驗,很快便看出大多數遺骸是各種不同的恐龍。 這樣的恐龍墳場在馬達加斯加西北部並非獨一無二,過去十多年來,我們一直在偏僻的貝立佛查村(Berivotra)附近的半乾旱草原進行地質調查,不斷發現相同的埋葬模式。我們在這裡找到大量的遺骸,疊了一層又一層,出土的殘骸有大型動物也有小型動物,有的年輕、有的年老,全部一起埋葬在這些壯觀的骨層內。我們一方面想知道到底是誰殺了MAD05-42這些動物,一方面又忍不住好奇,為何會在此地找到這麼多骨層?而且保存得如此完好?
揭開懸案的面紗 遲至今日,到了命案發生過後數千萬年,我們才拿著現代工具前來驗屍。為了細細爬梳骸骨和岩層內隱含的線索,我們必須藉助地質定年技術和埋藏學;所謂的埋藏學,探討的是生物遺體從死前到死後發生的變化。 為採掘場命名後,我們把骨骸從埋藏的岩層中挖出來,一開始先用鏟子和岩鎚,把覆蓋在上面的沉積物移除掉,接著用牙籤和細刷子讓骨頭露出來;骨頭表面非常脆弱,處理時必須小心翼翼。等到整副骨骸露出地表,我們便對發現的地點進行精確繪圖和拍照,將各種重要的空間關係記錄下來。接下來則讓這些易碎的骨頭浸泡固定膠,再用粗麻布和石膏穩當地包起來,提供完善的保護。等石膏硬化之後,我們為每塊骨頭登記編冊,然後打包妥當,經過長途跋涉運往位於美國的實驗室,到那兒再將殘餘的沉積物小心移除乾淨。仔細研究這些骨頭,特別要注意殘留在表面的任何痕跡,那也許會透露出殺手的身份。 我們判定,這些遺骸保存在一種特殊的沉積岩體內,稱為「梅法拉諾層」(Maevarano Formation),位於白堊紀∕第三紀交界的岩層下方約數十公尺處;「白堊紀∕第三紀交界」是6500萬年前,當時所有的恐龍(鳥類除外)和許多生物都遭遇了全球大滅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