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DNA找嫌疑犯

當DNA比對法規放寬時,家族成員也會成為嫌疑犯。


撰文╱勒曼(Sally Lehrman) 翻譯/涂可欣

如果你有手足或近親入獄服刑一年以上,犯罪嫌疑也會波及到你身上。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最近開放了所屬的重罪犯和其他特定拘留犯的法醫DNA資料庫,讓各州刑事單位能將犯罪現場採集的血液、精液和其他證據與資料庫比對,找出局部吻合者,而指認已有前科者可能涉案的親屬。然而反對者批評,允許這種局部吻合的搜尋條件,將會侵犯個人隱私權,並將追查嫌疑犯的範圍擴張得太廣。

FBI在1990年建立了DNA整合索引系統(CODIS),以協助調查人員比對證據,搜尋已判刑的性罪犯和其他暴力罪犯是否涉及其他未破案件。幾年下來,它的使用範圍迅速擴大,還納入了其他類型的罪犯、青少年罪犯和遭拘禁的輕罪犯。美國有五個州可採集被逮捕者的DNA,而聯邦調查單位依法取得被逮捕人和被拘留非公民的血液樣本,現在全美國資料庫中已累積了超過360萬個人的DNA資料,儲存了人類基因組中個人變異最多的13個基因座序列。

新法律規定,在無其他線索的情況下,當實驗室比對結果顯示每個基因座的兩個對位基因中,至少有一個吻合,足以指認一名可能犯案的親屬時,他們就會啟動臨時措施,在FBI核准下,州刑事單位可公佈指認資料。這種擴大比對範圍的做法,是在2006年6月2日《科學》上刊登了一篇論文後實施的。這篇論文概述了透過資料庫間接搜尋嫌疑犯的威力。作者估計,只要5%的罪犯有親屬的DNA資料儲存於CODIS,那麼DNA比對命中的機會就會增加數千倍。他們指出美國法務部的發現:46%入獄服刑的囚犯,有一名親屬也關在監獄裡。哈佛大學醫學遺傳學家畢伯(Frederick Bieber)是這篇論文的主要作者,他說:「我們不問遺傳、環境、社經、種族或執法究竟有沒有影響,從某些角度來看,那些都不重要。」

畢伯指出,擴大搜尋網能讓執法單位行動更迅捷,並防制可能的犯罪事件。然而反對者顧慮,把對已犯案者的監控延伸到他的家人,真的能抓到夠多罪犯,而值得去侵犯隱私權並犧牲公民自由嗎?美國公民自由聯盟的科學顧問西蒙賽利(Tania Simoncelli)說:「我們討論的是那些只是有親屬在資料庫中的無辜市民!」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家魏斯頓(Bruce Western)懷疑,「將搜尋擴及家人能提供有利線索」的前提,特別是在新法律之下,資料庫將納入更多因較輕案件而被逮捕、被拘留和被定罪者的資料。魏斯頓解釋,在這型犯罪案件中,警察追緝的嫌疑犯幾乎都是非裔和墨西哥裔的年輕人,他們在資料庫所佔比率過高,與實際犯下重大刑案比率不符,而利用近親搜尋法將會加重種族不均衡的現象。一份調查加州最大郡的研究指出,有一半重罪嫌疑犯最後都無罪開釋。

雖然同一家庭的成員,確實會有類似犯罪行為的傾向,不過,其他社會模式也是調查人員可用來做為DNA比對的條件,舉例來說,教育程度較低的16~24歲男性,或是更暴力型的案件,犯罪者大多與被害者熟識。魏斯頓說,這種搜索資料庫採用的前提,嚴重與犯罪學研究(犯罪有一些固定特徵)互相衝突。

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犯罪學家湯普森(William Thompson)擔心:「我們有點在亂用這項科技。」湯普森希望政府能開放資料庫,供獨立機構監察並進行統計分析,他最擔心有報告指出一些假測試結果和實驗室人為疏失的現象,像是交叉污染和樣本搞混。

此外,現在資料庫中有些獨特的比對和假設的統計機率,也遭到質疑。亞利桑那州最近比對了資料庫中的重罪犯,而找到了20個「命中」的結果:他們10個基因座的兩個對位基因全都吻合,若根據原有機率計算,應該只會出現三個,而多出來的,可能是親屬或完全巧合的情況。

畢伯則引用了兩件受到高度矚目的案例來反駁,研究人員利用部份吻合而找出某位有前科記錄的兄弟或叔父是犯罪者。但除非他們共有的對位基因非常罕見,或是比對吻合度極高,否則這種做法效率太低。因此,畢伯建議可以用這種血親分析法,並考慮對位基因機率,用來協助家庭找尋在紐約世貿中心喪生的親人。CODIS軟體目前尚無法執行這樣精密的搜尋比對,但是畢伯預測,當調查人員發現其潛力,並擬定必須達到的明確統計閥線,他們很快就會改進他們的軟體。

【本文轉載自科學人2007年1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abhao(火雲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