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的患者,在發病前數年,體內便出現了針對自身組織的抗體。偵測這些抗體,將能提醒病患及早採取預防措施。

撰文/諾特金斯(Abner Louis Notkins) 翻譯/涂可欣

某天,有位中年婦女(姑且稱她為「安妮」)給自己嚇壞了,她的右手突然無法握筆,幾週後右腳也開始不聽使喚;接下來數個月,狀況越來越糟,於是她去看了神經科醫師,結果發現她罹患了多發性硬化症,這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可能會導致殘障。在正常狀況下,免疫系統會對入侵的細菌和病毒採取行動,派遣出能辨識它們的抗體、各式免疫分子以及白血球,將入侵者殲滅。然而在自體免疫疾病的情況中,免疫系統卻會攻擊自身的組織。在安妮的狀況中,她身體的防衛系統攻擊她的神經,因而損害了行動能力。

每個自體免疫疾病的故事都是悲傷的,而所帶來的整體衝擊則令人震驚。目前已鑑定出的自體免疫疾病超過40種,其中包括了常見的第一型糖尿病(胰島素依賴型)、風濕性關節炎和乳糜瀉(幼兒脂肪吸收不良症),加總成為第三大疾病和死亡原因,僅次於心臟病和癌症,影響了美國5~8%的人口,並且每年耗費數百億美元的醫療費用。

不過最近的一些發現為這種黯淡的狀況照進了一道曙光。過去10年來,有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在自體免疫破壞組織、導致病人表現出症狀的幾年、甚至幾十年前,身體早已開始製造會攻擊自身的特定抗體,也就是自體抗體。這項重要發現,正改變醫生和研究人員判斷自體免疫疾病的方式,也改變了對疾病發展所需時間的看法。這表示未來的醫生或許可以篩檢健康者的血液,看看是否含有特定的自體抗體,以預知數年後此人罹患某種疾病的可能性。有了這項預測方法,病患可提早開始以藥物或其他方法來對抗疾病,從而預防或延緩症狀的出現。

這些預防方法可能並不容易找到,而且不同疾病極有可能需要不同的預防措施,因為某些疾病(像肌無力症)的演進與自體抗體有關,因此阻斷特定抗體的活性即有療效;然而在其他自體免疫疾病中,自體抗體可能只是警鈴而非火苗,僅宣告有其他免疫系統成員(例如T淋巴球和巨噬細胞)正在造反作亂,這時預防療法就應該針對逾矩的細胞。

預防醫學和保健的進展需要時間和努力。現在雖已發現了許多自體抗體,但是它們在預測疾病時能有多準確,目前僅有少許具規模的試驗。如果能開發出便宜而快速的方法來偵測自體抗體,或許它們未來就能如同監控膽固醇一樣,成為身體檢查的標準項目之一。

從糖尿病窺見自體抗體

熟悉遺傳學發展的人可能會覺得訝異,在不久的將來,醫生可以從一個人的基因看出他是否有罹患各種疾病的風險,為什麼研究人員還會想要發展預示性自體抗體檢驗呢?答案在於大部份慢性疾病的成因,往往是環境因子和多種基因(其中每個基因對疾病都有些微影響)複雜交互作用的結果,因此即使篩檢到高風險的基因,也無法確定這個人是否真的會出現某種自體免疫疾病;相對的,偵測出特定自體抗體卻直接顯示了疾病正在成形。未來我們仍可利用遺傳檢驗來找出需要接受早期自體抗體篩檢的高危險群。

自體抗體可當成線索、預測疾病形成,最早來自於第一型糖尿病的研究。這種糖尿病通常發生在兒童或青少年時期,病因是免疫系統侵襲胰臟中專門製造胰島素的β細胞。胰島素是一種激素,能讓細胞吸收血液中的葡萄糖,再將它們轉換為能量。身體缺乏胰島素,細胞就會挨餓,血糖濃度升高,最後可能導致失明、腎衰竭與各種併發症。

40年前當科學家尚未確認第一型糖尿病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時,沒有人知道造成β細胞死亡的原因是什麼。但在1970年代,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的葛波特斯(Willy Gepts)在檢查死於糖尿病兒童的胰臟時,發現β細胞所在的蘭氏小島有淋巴球細胞侵入,這是自體免疫活動的跡象。沒多久,英國倫敦密德瑟斯醫學院的波塔佐(Franco Bottazzo)證明,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會對蘭氏小島起反應,非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則不會,顯示在病患的血液中含有會攻擊自己β細胞的自體抗體。這項發現讓科學家開始找尋β細胞上自體抗體所辨認的抗原,希望在發現自體抗原後能有助於釐清糖尿病的起因。

【意猶未盡嗎?欲閱讀完整全文,請參閱《科學人》2007年4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abhao(火雲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