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告訴我,寬恕敵人最有效的辦法,是訴諸比人性更強大的力量。在偉大之前,就算遭到侮辱,也顯得無足輕重了。

有兩位作家朋友因誤會而起了爭執,作家甲氣得寢食難安,決定反撲,逮到機會就羞辱作家乙,甚至寫文章影射對方的種種不是。但作家乙卻從頭到尾都悶不吭聲,罵不還口。

幾年之後,有人好奇問作家乙為什麼修養那麼好?作家乙說:「我不是修養好,只是採取的報復方式不同。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寫得比她好,而且是公認的好,這樣一來,所有的羞辱與批評都將不攻自破。我全心全意為這個遠大的目標努力,久而久之,現在她可能覺得無趣了,氣也消了,甚至忘記曾經做過的嚴厲批評,有一次還向別人誇獎我的文章。當下,我覺得所有的仇都報了。」

沒錯,就像二十世紀初最有影響力的一位美國牧師佛斯狄克(Henry Fosdick)說的:「真正的快樂不見得是愉悅的,它多半是一種勝利。」快樂來自於成就感,一種超越的勝利,一次將酸檸檬榨成美味檸檬汁的經驗。

化劣勢為優勢,高唱勝利凱歌,的確令人快慰。

不過,我更仰慕聖諾望保祿二世,除了偉大功績外,尤其佩服他的德行。他曾經遭到槍擊,幾乎喪命,重傷痊癒後,不僅不恨對方,還親自到監獄探望,要求與被判無期徒刑的兇手獨處四十五分鐘。

或許有人不認同,以為寬恕原諒是就做濫好人,什麼都無所謂,任由壞人為所欲為。

其實不是的,寬恕別人,對自己的意義遠比對方重大,那是一種心靈的境界。

在小我而言,可使我們免於作情緒的奴隸,更豁達、平安喜樂。

對外而言,其實不論你或我,每個人之所以成為今日的樣子,都受到先天、後天、教育條件及環境影響,形成人格特質,進而造就目前及未來。當你憎恨一個人,不妨設想一下,如果易地而處,承襲了和他完全相同的發展條件、主客觀因素,遇到同樣狀況,會不會也做出跟他一樣的事?

如果傷害我們的人,真是罪大惡極,與其憎恨,不如多一點憐憫,並感謝上天沒有讓我們和他經歷一樣的人生;與其詛咒報復,何不給予諒解、同情、援助、寬恕,並為他們祈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abhao(火雲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