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溝通能力不可少

創業者在與工作夥伴、客戶互動時,溝通能力更是至為重要。

無論創業者財力多雄厚、學歷多高、專業能力多強,如果溝通能力好,不僅可能取得比競爭者更好的合作條件,當合作關係生變時,或許也能力挽狂瀾,對內更能有效管理,成功領導。

多數成功的企業領導人,溝通能力都比一般人強。

就像宏奢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早年就建立其企業文化,與媒體保持良好關係。 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創業前就深知溝通能力的重要,當他還在宏奢電腦服務時,就撥冗上了兩種卡內基課程。

錸德科技的總裁暨執行長葉垂景,在公司股票上市前,特別去上了卡內基訓練,加強溝通能力,希望在舉辦說明會時,演講更順利。

千萬不要以為擁有足夠的資金、硬體、技術、人才,就可以創業,日後的執行、營運,尤其當事業的規模逐漸擴大時,溝通能力的影響也會日益加重。

但溝通能力好,並不是指一個人字正腔圓、口才很好,或是很會演講,就像王永慶不見得口若懸河,但他很會溝通,很能帶動團隊,凝聚向心力。

此外,現代企業所面對的變動性較過去大得多,創業者也必須更有彈性與適應力,才能因應時勢所需,靈活地轉彎。

加強人際關係與領導能力

領導能力當然更是創業者不可或缺的。

很多創業者起初不是領導人,例如作家開出版社、趨勢專家經營投資金控、科技人創辦電子公司……一旦創業,如何帶領員工、提高士氣,讓大家對未來充滿希望;當員工犯錯或互動產生問題,如何解決;甚或非得辭退、開除某些員工時,如何進行,都考驗著創業者的領導能力。

而人際關係同樣重要。

工程師創業以後,不能只在意自己的專業,得周旋於上游、下游、顧客、朋友、同事之間。為了開發業務,應酬也多了,如果處理不好人際關係,一定很痛苦。許多人創業,就是因為人事不和,半途而廢。

二十年前,這個問題可能小一點。美國一家貨櫃公司開始在大陸布局時,必須有一個足堪重任的人派駐天津,他們找到的人,雖然人際關係差一點,但資歷、學歷、經驗樣樣符合,因此還是雀屏中選。

但到了今天,情況已經完全不同。

有一位大陸台商告訴我,他的公司曾因某位經理人際關係的問題,在遇到模稜兩可的法律灰色地帶時,導致公司損失近三千萬人民幣。

有哪一個老闆不在乎這麼大的損失與風險?

為永續經營做準備

企業經營充滿變數,隨時可能面對危機與考驗,跨越創業門檻之後,還得有效管理,才能確保永續經營。

《天下》雜誌曾做過一份調查,台灣企業平均壽命能超過十年的只有百分之十,超過十五年的只有百分之五。換言之,九成左右的企業,在創業十年之內會消聲匿跡,無怪乎許多人工作大半輩子卻拿不到退休金。

這也意謂著永續經營的高難度。

一個企業的負責人,除了知人善任之外,也不該疏於對員工的培訓,尤其改善溝通能力,能使企業運作、部門間的聯繫,更為順暢。

當經濟不景氣,或競爭壓力大的時候,許多領導人最先想到的,可能是裁員、節約能源、刪除廣告預算與訓練預算,但這樣真的有用嗎?

多數成功企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願意花很多預算訓練員工,例如聯邦快遞每位員工每年的訓練預算約新台幣八萬元,從總經理到開車小弟都一視同仁。難道快遞業競爭壓力小嗎?想想看,那筆預算若省下來是多麼大的金額啊!若不花掉,豈不就是利潤的增加?

但聰明的老闆了解,企業想要永續經營,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的培養,而培養人才非一蹴可幾,需要靠平常的訓練累積。如果等到需要的時候再做,可能企業已經面臨危機,而人才還來不及訓練成功。

有位摩托羅拉總裁曾說:「訓練不是一種開銷,而是一種投資,且往往是投資報酬率最高的一種。」

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也說,一部發電機,想提高百分之五的效率,得投入大量的人力、金錢,經過器材、零件不斷改裝、試驗,耗費極多時間,最後還不一定成功。但若設法增強領導人或主管的溝通能力,使員工們更樂意奉獻,提升的效率可能高上數倍。因此,企業應該持續不斷的培訓人才。 新加坡公務員的素養以及辦事效率,向來頗受好評,與政府每年編列百分之五人事預算在人員訓練上,有極大關係。

反觀台灣,早年獲得國家品質獎的企業,例如德州儀器,就是最早舉辦卡內基企業內訓的公司之一;中鋼企業副總經理以上的高階主管,及摩托羅拉約兩百位主管,都上過卡內基訓練課程;而近十一、二年來,卡內基每年也都為中華汽車、福特汽車舉辦內訓。

人們在評估企業是否成功時,通常只是看數字、看產品、看股價,這些固然是很重要的指標,但一個公司的企業文化、對人才培養的用心程度,常能提供更深遠的觀察面向。暢銷書《從A到+A》就在強調這個觀點。 黑幼龍的智慧叮嚀

1.創業者必須更有彈性與適應力,才能因應時勢所需,靈活地轉彎。
2.只要願意踏出步伐,就沒有永遠跨不過去的困境。
3.多數商務會談,並不會從頭到尾只談公事,天南地北的閒聊,常能使氣氛變得輕鬆,拉近彼此距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abhao(火雲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