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過去一年的台灣創新歷程,發現在2008年引領風潮的作品,不見得有多麼前衛尖端,卻都更具人性、更貼近生活。 趨勢專家也紛紛指出,未來的創新內涵必須更軟性、更具美感與文化深度。 面對更艱困的2009年伊始,《遠見》為您預告:「軟創新」,就是2009創新密碼!


文∕高宜凡


2008年來得又猛又烈的金融海嘯,讓企業界經營倍感壓力,但在此時,「創新」反而成為業者能否逆境突圍的關鍵。面對景氣更為艱困的2009年,除了創新的發想要更大眾化外,創新又有哪些新趨勢呢?


致力研究創新的英國國家科技藝術基金會(NESTA),國家科學、技術與藝術推動組織),不久前提出一個報告,指出未來創新趨勢是「軟創新」(Soft Innovation),表示創新的發生,絕非只限於原本產業內,還會深入周邊服務業與人們的生活。


換句話說,創新不再需要徹頭徹尾地改變,只需要更符合實際需求,改善人們的使用經驗即可。
2009年的創新密碼,就是「軟創新」!


密碼1:更有力的軟素材
 
軟創新的第一個特點,便是創新的內涵變得更加柔美、和諧,不以征服式的價值觀博取認同。


亞洲最大設計公司「浩漢設計」總經理陳文龍觀察,當消費者在物質功能面被滿足後,業者必須對產品賦予一種全新的情境與體驗,才能繼續吸引人群。「所以軟創新一定是知識型、而且有美感的東西,」他解釋。


入選今年度《遠見》年度最佳創新、隱藏於南投鄉間的「紙教堂」,便用顛覆剛強建築思惟的建材,打造出一座凝聚人心的社區心靈中心。開幕不到半年,已成為許多攝影家與藝術愛好者必走的探訪祕境。


建築作家陳世良分析,這波全球經濟低潮,將刺激設計思惟走向「內省式」與「常民化」,「以後建築美學不會再那麼高壓式與具有征服意味,能融入周遭環境、與地方文化相呼應的作品,才能真正觸動人心。」


密碼2:硬科技升級軟應用
 
其次,軟創新講究的是生活體驗的改善。業者不必絞盡腦汁地創造「改變世界」的原創發明,只需「改善生活」的體驗方案,就可滿足大眾需求。


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李仁芳最近在其著作《創意心靈》便呼籲,當政府和企業栽培設計師時,也別忘了提升一般消費者的生活水平。如各項經濟指標均落後台灣的泰國,便是以恬淡自得的「悠閒慢活」生活哲學,培育出強大的設計力。


工研院院長李鍾熙也發現,過去大家注重技術創新;未來將慢慢轉移至「應用面」的創新,產業界研發焦點也會從如何做出新材料或元件,轉到如何發掘使用者的需求、或改善使用體驗,「活用科技,其實比創造科技更重要!」


創新的祕訣,其實不用多麼高科技。勇奪2008年DEMO秀最大獎的台灣新興網站「地圖日記」,就是以大家熟悉的電子地圖為介面,讓用戶分享彼此的生活故事,獲得廣大迴響。


密碼3:消費端驅動軟研發
 
在不景氣下,創新的動機也應更務實,廠商必須走向市場,直接從客戶需求中尋找創新動力。


台灣3M總經理趙台生直言,即便像3M這種研發能量無窮的百年企業,也相當講究創新的務實與市場性,「如果做出來的東西沒人要,那我們不認為這叫創新。講白一點,3M認定的創新,必須要變成鈔票才行!」


如時下風行的觸控面板,上面就有3M與手機廠共同研發的OCA材質(超透明光學膠帶),可提升色彩豐富度與對比度,目前已成為各家觸控裝置的標準規格。


「其實這技術早躺在書架上一段時間了,如果沒有客戶來問,我們也不知道該怎麼使用,」趙台生笑著說。


不久前來台的美國服務業策略專家傑佛瑞.瑞波特(Jeffrey F. Rayport)也認為,企業的未來商機將建立在如何把科技應用於對服務的「前台」;而非僅用於內部營運管控的「後台」。


密碼4:服務匯流軟平台
 
軟創新也講究與周邊合作,而且要打破層層技術屏障,提供一個對客服務的整合平台。


2008年中,籌備兩年的「台灣微軟創新中心」成立,並且從西雅圖總部、中國微軟兩地輪調近百名專家來台,打算借重台灣強大的硬體能力,激發更多創新作品。半年來,已有訊連、研華、年代數位、遊戲橘子等20多家大廠加入這個創新平台。


另一種Live Mesh技術,能把用戶各種數位器材的檔案串連起來,讓人更即時、無障礙的溝通分享,擺脫各種規格及傳輸線的束縛。


打算以CyWee挑戰Wii電玩霸主地位的速位互動公司董事長葉舟更一語道破,「大家不要一直推box(裝置);應該推service(服務)!」


軟創新的思惟雖然簡單,但要讓過去習慣製造思考的台灣廠商,學會感受生活、掌握顧客需求,過程卻不簡單。


密碼5:製造轉向軟思惟
 
多年來,台灣的代工模式不需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及市場,但往後,必須從賣平價、賣性能;學會怎麼賣美感、賣服務。


這幾年一直幫台灣產業在國際上拿獎的謝榮雅坦承,「現在怎樣拿一個國際獎,我們大概已摸索出方法了。但這些認證與資歷能幫台灣品牌加多少分?如何讓外國人願意為產品背後的文化買帳?還需要長時間的積累。」


近年和中南部產業積極互動的工研院南分院執行長蔡新源也著急地說,「現在有這麼多傳統產業要轉型,如果只教他們改善現有製程,根本來不及!」


向來代工思惟主導的台灣產業「硬文化」,將來如何灌注更多的「軟創新」泉源?不妨就從感受日常生活、掌握人群需求開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abhao(火雲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