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wfish,意即:河豚。是天才的丹麥人創造的斗型,雖然丹麥煙斗的款式已被廣泛認同,但極少有款式比“Blowfish”更讓人推崇。這些被稱為“Blowfish”的煙斗可以經常在雜誌和煙斗目錄以及網站和拍賣網站裏見到,它們的銷路非常好。



 








   



        關於Blowfish,這裏有個非常有趣的小故事。一位叫做Robert的煙斗收藏家曾聯繫Jess Chonowitsch想要請他做一支Blowfish煙斗,在此之前,他並不認為一隻Blowfish煙斗對於這樣一個大師來說會有什麼問題,但Jess卻對他的要求感到不知所措,因為他不知道Robert究竟需要一款什麼款式的煙斗。之後,Robert向Lars Lvarsson請教這個問題,Lars可以說是丹麥最偉大的煙斗大師之一,人們普遍認為他是這種款式的發明人,而他也給了Robert同樣的回答!——難道連大師都無法確定什麼才是真正的Blowfish嗎?知識淵博的資深煙斗收藏家,Jorg Lehmann證實這種困惑是非常普遍的,他講述了他請德國煙斗製造者Wolfgang Becker為他做一支Blowfish款式的經過:他說明了他想要的煙斗的款式,但令他吃驚的是,Becker回答說他描述的款式實際上並不是Blowfish。
    所以目前來講Blowfish存在著很多混淆,在人們眼中,起碼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款式一般都被稱為Blowfish。而即使是公眾心目中最認可的Blowfish煙斗製造者Ivarsson和Chonowitsch,在接到客戶做煙斗的要求時,自己也不確定客戶究竟需要什麼款式,明顯還需要更多的調查。



 







         這種混淆是怎樣產生的呢?——事實上,《煙斗和煙草》雜誌在整部傳奇中扮演了主角!關於Blowfish的故事,最可靠的版本始於20世紀60年代末期,當時Lars Ivarsson和Jess Chonowitsch一起在Sixten的指導下,在位於哥本哈根市中心的一家工作室裏工作。Lars從12歲起就開始幫助父親修理和打磨煙斗了,而如今,憑藉自己成熟的煙斗製作技藝,Lars嘗試著超越Sixten發展自己的風格。他最早曾嘗試創造了一支十字紋煙斗



 








    用傳統的方法削切石楠,會在斗缽的側邊顯示紋理,但Lars沒有這樣做,而是橫截過紋理,從而使得斗缽側邊出現了一個熠熠生輝的鳥眼紋,而筆直的紋路出現在煙斗桿的底部和頂部。當然,Lars並不是第一個創造這些與眾不同的圖樣的人——1915年以來的一些Dunhill煙斗也有這樣的圖案。而且丹麥其他幾位設計者在生產煙斗時,也利用橫截面紋理的優勢來削切石楠。但是Lars第一個設計出了如此複雜和精細的形狀,是他使紋理的美達到了極致。這樣的煙斗不尋常之處不僅包括紋理圖案,還有其不對稱性——斗缽的一側像鐵餅一樣平坦,而另一側微微圓潤。Lars最早的一個煙斗樣品在1967或1968年賣給了Iwan Ries並被收入他們的年度目錄。業主的夫人Elaine Levi將其稱之為最偉大的鳥眼。這支煙斗賣得非常快,很多人請求Lars製造更多這種款式的煙斗。這種設計還沒有開始大行其道地流行,卻激勵了其他的煙斗製造者,包括Former和Jess Chonowitsch,他們紛紛開始設計自己的版本,這類款式在一開始被稱作十字紋。
    然而,這個故事還有其他的版本。有一些對早期Blowfish有所瞭解的人聲稱是Sixten本人製造了第一支十字紋煙斗,並主張早期的目錄應該收錄他製造的版本。可是,Lars堅持說儘管該設計是出自Ivarsson工作室,Sixten本人卻從來沒有做過一支十字紋煙斗。日本大師Tokutomi支持Lars的說法,他也曾經在Sixten處學藝,他的製作可以說是十字紋煙斗的分支。他回憶道,在Ivarsson工作室學藝的日子裏,從未見到Sixten 做過這種設計。
    Sixten將所有出自他工作室的頂級品質的煙斗,不管是由他自己做的,還是Lars或Chonowitsch做的,通通都貼上了“Ivarsson製造”的商標,這樣一來,如何確定到底是誰製造了第一支十字紋煙斗就變得更加困難。如此看來,在這個領域裏,我們或許永遠都無法得到一個關於十字紋款式起源的沒有爭議的說法。





 







        50年代和60年代早期的煙斗目錄冊顯示,有幾款煙斗與今天的十字紋有一些雷同之處。然而,幾乎人人都未曾質疑該款式出自於Ivarsson工作室。大約在1971年,Lars Ivarsson和另外一位現代煙斗設計大師Jorn Micke,各自同時發表了Blowfish的新款式。Micke經常去往日本,他的煙斗在那裏深受好評。他在日本看到了河豚,這種魚在日本很受歡迎。Lars沒有去過日本,不過他收到過一條河豚作為生日禮物,他一直將它養在家裏的一隻碗裏。他觀察到河豚正準備向蝸牛(它最喜歡的食物)進攻時的情形,頭腦本能地捕捉到河豚的鰭和側面形象,於是他便將這種形象用在了煙斗上。這種款式的誕生一部分歸功於靈光乍現,一部分來自于精心設計。



 









        兩個煙斗製造者獨自地被同一種魚所影響並製造了非常相似的設計,這不正說明河豚形象的力量是不平凡和富於指引性的嗎?實際上Micke把他的新款式稱為“Fugu”,日語裏的河豚。這幾乎是這款煙斗首次被這樣描述。
        Lars,雖然他製造出了相似的款式,但是並沒有起名,他這樣解釋道,“我不給我的煙斗模型起名字”。因而Lars特意避免給他的設計起一些吸引人的名字,他把這種任務留給了別人。結果導致,十字紋和Blowfish,兩個極為震撼人心的新款式從來就沒有被最初的創作者賦予清晰的名字。
        這跟像Bo Nordh這樣的雕刻家形成鮮明對比,他總是很驕傲地給自己的設計起戲劇性的名字,比如拉美西斯和斯芬克斯。





        Lars對自己作品的態度為此後在命名上發生混淆的潛在可能創造了條件。他的朋友Jess Chonowitsch則進一步加強了這種混淆,他受到Lars的影響,製造出了與十字紋和Blowfish相似風格的煙斗,並把他的Blowfish版本稱為他的“博物館”煙斗,因為他的一支Blowfish煙斗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買去作為陳列用。所有這些煙斗的市場當然是很小的。當一些國家在20世紀70年代晚期停止向美國進口Ivarsson 和 Chonowitsch煙斗時,美國人在很大程度上退出了丹麥煙斗市場,因而德國人、義大利人和日本人控制了這塊市場,也正因為如此,Ivarsson和Chonowitsch的設計在那時是不為美國人所知曉的。



 







    20世紀90年代,當人們重新向美國市場引進了高端丹麥煙斗時,這是對美國市場的一個很大突破。很多人驚訝於美國市場起飛的速度,不少北歐高級煙斗很快就在這個煙斗收藏的小高潮裏恢復了他們的地位。市場的增長在《煙斗與煙草》雜誌裏得以反映。1997年冬的一期發表了關於Lars Ivarsson的封面故事,這個故事非常有影響力因為它向大眾介紹了Blowfish款式。文章敍述了Lars製作Blowfish煙斗的創意過程。但是,文章的插圖不是Blowfish煙斗而是十字紋煙斗,還帶著不清不楚的描述;“它的形狀讓人想起河豚豎起尾巴準備攻擊的樣子”。更為甚者,圖中的煙斗還配有魚的標誌,這個標誌只用於最高級的Ivarsson煙斗,與款式毫無關係。§
    很多閱讀過這篇文章的讀者得出了似乎很有理的錯誤結論,認為插圖中的煙斗就是Lars接受採訪時提及的由河豚激發創作靈感的設計。而事實上,很少有人知道真正的河豚款式是什麼樣的。Lars的版本是有著拉長的身軀、發育健全的鰭,生活在淡水裏的魚。然而,一般人對河豚的理解卻是有著圓圓的身子和極小的尾巴和鰭的海洋動物。很多人想像到的河豚,是受到驚嚇時把身體鼓成圓球的刺鼓魚。可見我們腦海中確實有兩種不一樣的河豚類型。但是,雖然Blowfish這個術語只是僅僅在八年前以印刷的形式第一次出現,但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這個名次代表著一個全新而又神秘的煙斗款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abhao(火雲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